04
相关资讯
叛逆期父母必修的情商课
1. 理解叛逆期的本质:从“对抗”到“理解”
叛逆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、反抗权威、追求独立等行为。这些行为的背后,其实是他们在探索自我、寻求认同的过程。家长需要明白,叛逆不是针对个人,而是孩子成长的信号。 与其将叛逆视为问题,不如将其视为孩子迈向成熟的标志。
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?
倾听比说教更重要:当孩子表达情绪时,不要急于打断或批评。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,理解他们的感受。
避免标签化: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“叛逆”“不听话”的标签,这会让他们感到被误解,进而加剧对抗情绪。
关注行为背后的需求:孩子的反抗行为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,比如渴望关注、追求自由或寻求认同。
?
2. 调整沟通方式:从“命令”到“对话”
传统的“家长式”沟通在叛逆期往往失效。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的对话,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令。调整沟通方式,是化解矛盾的关键。
具体方法:
用开放式问题代替封闭式提问
例如,不要问“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?”,而是问“今天学习感觉怎么样?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?”
开放式问题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,让沟通更深入。
避免情绪化回应
当孩子顶嘴或表现出不耐烦时,家长很容易被激怒。此时,深呼吸,冷静几秒,再以平和的语气回应。情绪化的对抗只会让矛盾升级。
多用“我”语句,少用“你”语句
例如,将“你怎么总是这么不听话?”改为“我有点担心,因为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困惑。”
“我”语句能减少孩子的防御心理,让他们更愿意倾听。
给予选择权,而非强制命令
例如,不要直接说“你必须现在去写作业”,而是问“你是想现在写作业,还是休息10分钟后再写?”
赋予孩子选择权,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,从而更愿意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