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化解亲子矛盾关键
一、社会因素
随着开放的深入发展,人们观念的变化。一一些低俗文化、读书无用论,各种网络游戏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。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,易接受新事物,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而他们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,往往会波这些因素所左右,误入歧途,造成“厌学”甚至“弃学”。
二、内部原因
厌学学生中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对较低,反应迟钝,记忆速度侵,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,尤其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,学科门类增多,学习内容加深,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尤为突出。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,学习态度不端正,意志力薄弱,仅凭一时的热情和一时的兴趣学习,一旦碰到困难或考试成绩不理想,就会失去学习信心,放任自流。
三、教师因素
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深人,或者对待学生不能公平公正,偏爱成绩好的学生,对成绩差的学生则不闻不问,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,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,对老师反感、厌恶,对其所授的课产生抵触。
四、教育评价机制的单一性
在应试教育主导的体制下,高考这一指挥棒下,升学率成了教育各部门对学校、学校对教师、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。这样势必给教师、学校乃至社会以强烈的导向: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是优生、尖子生,对于其他学生只要能够及格顺利毕业就可以了。在此评价机制下,学校、教师往往仅仅关心成绩好的学生,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,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很出色,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