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如何做开明的父母
1、签订一份“保密合同”
为了了解孩子而采取的偷听、偷看或上网查看等行为,可能会破坏孩子对家长的信任。实际上,这些做法往往适得其反,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。相反,与孩子共同签订一份“保密合同”,明确哪些事情是父母可以了解的,哪些属于孩子的私人领域,以及双方违反合同将承担的后果,这样更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与尊重。
2、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
随着青春期的到来,孩子们逐渐发展出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。这时,如果父母仍沿用以往的方式,牵着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路线前行,往往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,甚至故意与父母对着干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们逐渐从依赖父母转向独立探索。小时候,他们需要父母的引导来认知世界,但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,孩子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。然而,许多父母却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,仍试图过度干预,从而忽视了孩子们日益增长的自立需求。
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,我们需要适时地放手,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。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,还能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。
3、同一错误别“老调重弹”
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,应避免反复提及,以免引发他们的反感。沟通时,我们宜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指出问题,并通过积极引导来促进改正,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表扬。寻找并赞赏孩子的优点,多给予鼓励和支持。借助积极的影响方式,如正面的语言、温暖的关爱、细心的照顾以及认可和接纳等,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,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爱。这样,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才能建立更为顺畅的交流渠道。
4、不要以命令式语气交流
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他们变得格外敏感,并渴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。此时,父母应避免以命令的语气与孩子交流,诸如“你应该这样做”或“你不能那样做”的指令性语言,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压制,从而产生逆反心理。相反,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选择受到了重视。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将更有可能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,同时也能培养起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。
5、家长要懂得“索取”爱的艺术
许多家长在爱的表达上,往往只懂得付出,却不懂得适当索取。这样的教育方式,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误解,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。然而,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索取爱,以此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。
在餐桌上,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撒娇,让他们帮忙夹菜。家务劳动时,邀请孩子一同参与,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劳。通过这些方式,我们能够适当地展示自己的不足,为孩子提供展现自我、超越父母的机会。每当孩子做得出色时,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,都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。这样,孩子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付出与不易,同时也会培养出更强的参与感和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