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管理
厌学的原因很多,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,大致可以分为: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;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,心智不成熟,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。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具体心理辅导建议:
(一)对于倦怠型厌学心理辅导。
这些学生中不乏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。第一,腰围他们进行心理减压的辅导,教会他们放松训练的方法;第二,要让他们辩证地看待压力,压力是学习的动力,压力具有双重性,要用积极的验光看待压力,把压力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机遇;第三,专注于自己的学习,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。不恰当的比较会破坏自己的心态,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
(二)对于自卑型厌学心理辅导
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,即自信心。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念:一要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,永不放弃,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,不要轻言放弃,丧失信心;二要相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可塑的,变化的,发展的。一个人把自己的能力能固化是不可取的,这样容易自卑,遇到困难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。
(三)对于适应不良厌学心理辅导
老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,增强其独立性和责任心,使其逐渐对自己的事负责,合理运用奖励惩罚,激励他们努力学习。合理运用奖惩手段要注意一下原则(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学生):
1.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。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,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,反而会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。奖赏不是目的,而是辅助性评价,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。
2.奖赏要与学生付出的实际努力相一致。恰如其分的奖励,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激励,从而能持久地激励其学习。3.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。凡符合规则的行为获得奖励,教师具体实施时,切忌凭自己情绪波动变更奖励办法,否则,奖励就成了教师的“私有财物”。
4.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。对低年级而言,一颗红星,一包饼干的奖励可能比加分更有效,对高年级而言,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、去图书馆、做自己爱干的事等等更有价值。5.奖励要以物质奖励为主,物质奖励为辅。6.惩罚应“就事论事”,避免翻“老账”。7.切忌把惩罚作为老师报复泄愤的手段,切忌体罚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