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叛逆孩子背后的呐喊
①、家长不要强势打压,应采取怀柔政策。
岁的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,有点固执和叛逆。如果采取强制手段,没收手机不允许他玩。他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,跟父母对着干,长此以往,不仅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,更激起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迷恋。我之前就有这种错误的做法,导致孩子叛逆不服管教,一说话就吵架,朋友推荐在美好家庭的亲子课程上学了很多家庭教育知识,学会了怎么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,现在孩子各种问题我都能够轻松应对!之前孩子叛逆不服管教,现在不仅听话,还时不时的能跟我分享她的小秘密,我很欣慰!
②、学习迁移法。
从某种角度来说,玩手机本身也是一种学习,如果把这种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能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地方,那么就可以逐步摆脱对手机的沉迷。发掘学生的兴趣、爱好或专长,并及时加以发挥,就可能使他们在现实中获得成功,体验现实中的成就感,从而发生兴趣迁移。
③、适时赞美,允许反复。
遇到以下情况,可以对孩子及时肯定或赞扬,以更好地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进步,如:孩子提前了几分钟结束玩手机孩子用手机搜索学习信息。在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过程中,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规则的现象,此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。如果确有困难,就慢慢来,给孩子留足不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,允许出现反复。
④、转移注意力。
孩子玩手机,要么是为了迎合周围人,寻找共同话题,要么是手机中某个要素吸引到了他。家长可以在孩子写完作业后,邀请孩子打会乒乓球,或者打会羽毛球。既锻炼的孩子身体,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。
⑤、心态平和,共商约定。
“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。”“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,是不是该休息了呢”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,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,也更容易接受建议。沟通的基础打好了,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,如:什么时候玩手机、每次玩手机的时长、超时玩手机的惩戒办法等。
⑥、父母要以身作则。
有的家长手机不离手、打游戏追剧,这样的教育缺乏说服力。想要孩子放下手机,父母要以身作则,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则。如果父母能每天陪伴孩子看书学习,在孩子面前做严格自律的人,孩子耳濡目染之下,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,成为自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