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叛逆期沟通新方法
学生的心理现象及成因
(1)自卑、内向。不少初中生常常处于心理焦虑状态,担心学业失败,担心朋友少,担心被批评、被嘲笑,显得自卑而且内向。意志方面自制力较差,外界诱因强烈时,容易动摇,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不顺心,就悲观失望,甚至有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情况。
分析原因,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,强烈地渴望友谊,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,对外界的言语接触很敏感,容易产生过激的心理,会感到人际关系紧张,容易陷入自卑和内向。另外,初中学习任务繁重紧张,竞争激烈,父母又往往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,教育方式可能简单而粗暴,这些都给初中生带来很大压力,使其感到压抑烦躁和心理紧张,感到焦虑,外在表现是自卑和内向。
(2)自尊心过强,叛逆心态。初中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,自我意识较强,有较强的独立愿望,所以初中生为了表明“成年人”的独立地位,故意违抗家长,否定教师,与师长发生矛盾冲突,显得很叛逆。
这些心理特点的产生是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和社会地位的变化,自我意识开始发展,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和习惯,而自身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,在得不到大人和社会的承认时,往往采取叛逆的手段来宣示自己的存在。
(3)早恋和青春综合症。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两性关系的体验有了显著增强,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,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,试图尝试两性关系,以至于现在的初中生早恋现象十分普遍。这些是由于初中生体内激素作用,性成熟引起的性机能和性意识的觉醒,性成熟也刺激了身体其他组织发展,带来的多方面的身心变化,即青春综合症,时常情绪烦躁,感到孤独苦闷,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,听课没有精神,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早恋现象。
(4)从众心理,追星现象。初中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和社会阅历不足,心智还不够成熟,没有主见,道德判断能力还不健全,较容易受暗示而形成从众心理。再加上现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,其内容极为丰富,使他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,面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,面对来自老师、同学、朋友,甚至社会的影响,无法秉持正确的道德判断而表现为从众行为,显得没有主见。更多时候是模仿明星而出现不正常的追星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