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相关资讯
青春期孩子沟通的黄金法则
原因之一:我要表达,我有想法
对于2—5岁左右的孩子,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有点不知所云,到清晰说出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,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。这说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,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眼前的事——尽管有时很“夸张”,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。
但是由于孩子们掌握的字、词汇量很少,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。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,又不认真观察,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意,孩子本来说向东,家长理解成了向西,这难免让孩子不满意,甚至闹情绪了。
原因之二: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
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-5岁的孩子有一种游戏心理。大人经常制止的事,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。
比如大人说:那个加电的插座很危险,千万别动,当心电着你。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关注一下,要么用手去捅一捅,要么用小棍去动一动。他的好奇心和游戏心理会让他们忍不住地去触碰。
原因之三:孩子的“单向思维”不容忽视
“第一反叛逆”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,想什么就是什么,不管你怎么劝,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。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,家长只需要冷处理,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,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。
比如孩子走到楼下了,把玩具忘家里了,这时如果你说:“我们已经下楼了,下次再拿吧。”可是看看孩子偏就不,就让你上楼去拿,怎么办还比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玩,你的孩子护自己的玩具,别人动哪件都不行,别的小朋友一动,他就要争、抢,结果弄得哇哇大哭,场面非常不好控制。